女孩小时候很乖,她是妈妈只许玩十分钟,就用最后一分钟小跑回家的乖乖女。当别的小孩子坐在地上玩泥巴时,她也会用一根手指头点着地,用一只手轻轻碰一下泥,便远远地躲开,她总是怕弄脏了新衣裳。
时光匆匆,女孩渐渐长大,走进幼儿园,走出幼儿园,走进小学,走出小学,直到现在走进初中,忽然有一天,一个常被人问是一年级还是二年级的女孩,现在竟然已经到了九年级。一个常被人问是一米三还是一米三五的女孩,现在竟然已经长到一米六了。女孩的学习也不像先前那样好了,世间一切都在变化。一直到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妈妈突然说:“你比我还高了呢!”女孩这才发现,自己比妈妈高出半头了。
“九年级是最重要的一年。”女孩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因此她很努力,大家都很努力,女孩明白,那已经不是纯真的努力了,女孩的成绩也不拔尖,有些题做不出,只好去问同学。卷子发下来,依然不那么理想,女孩常常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发呆。
据说,女孩的长大是从脱下天使的羽衣开始的,渐渐长大的女孩,不再局限于小时候的“乖”了,她静静地叛逆:不再把家长的话当“圣旨”,甚至时不时顶两句。她开始悄悄地试用妈妈的化妆品,开始在意脸上的小痘痘,开始向往精致的高跟鞋,开始抱怨校服如何的土气,甚至和父母强调起自由,追问起未来。也从此,女孩和父母的关系日益紧张。
而这个半懂不懂,似懂非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怎么懂的女孩,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她还不懂事,还不成熟,她只是想叛逆一下,想证明她的存在价值,证明她不是小孩子了,她长大了,而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她却一清二楚。她依然在潜心学习,但那一脸的稚气早已消失。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孩的压力越来越大。整天泡在书山题海中,眼镜戴上了。突然有一天她照镜子,她感叹:“天,这还是我吗?”她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她把头发重新疏了疏,又把衣领整了整,再次对着镜子欣赏一番后,又一头扎进了书山题海里。
也许是每个女孩的天性,她也常常忧郁,忧郁自己的成绩不拔尖,忧郁自己的外表不漂亮,忧郁自己的身材不苗条。她常常感叹时间变化好快,果真是女大十八变。小时候,那个乖乖女怎么会有这样忧郁的时候?她常常靠在房里的转椅上,一圈圈转着,直到有些晕头转向后才回头望望窗外,一群脸上稚气还未消的孩子在楼下疯跑着,笑着,闹着,直到疯累了,笑酸了,才依依不舍得回家。
女孩却莫名其妙地沉思,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这个问题竟然让她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她想回去,还回到以前,和儿时小伙伴疯疯闹闹的情景历历在目。多少年了,楼下已经看不到同龄人在悠闲地玩耍了,她们被岁月隔开,女孩感到自己被丢弃了,于是她拼命想回去,想记忆的遗漏,直到想得她头痛,晚上睡觉前,她透过窗户看天上的星星,淡淡的月光照在女孩恬静的脸上,不知怎的,女孩感慨万分,她知道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却在看着她,她又想起那童年的蝉声,想起了公主裙,想起了布娃娃,想起了五彩缤纷的小人书,郊外野炊的饭香似乎还在鼻尖……可童年终究只剩下简短的日记,她恨那时写作水平太差,无法记录下她那精彩的童年。
女孩不算整洁的屋里看不到儿时的小人书了,《全程伴读》、《高效课堂》、《五三中考》、《练习册》横七竖八地摆在书架上,《封神演义》、《家春秋》、《飘》也一样引人注目。女孩总是在课余时间翻看这些闲书,贪婪地汲取着书中的智慧和精华。
在女孩小小的日记本里,还夹着儿时与小伙伴采集时收集的叶子,叶子早已枯黄,稍一用力可能就会撕裂,女孩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们,冥冥之中仿佛又听见儿时的欢笑声。尽管压力一条比一天大,但在每天放学,女孩依然会在上楼时哼唱着她喜欢的流行歌曲,这使她很痛快,似乎把所有的压力和诸多的不幸都甩在后面,一身轻松。
每次推开门,总有一桌丰盛的饭菜在灯光下氤氲着热气让女孩觉得很暖很暖,仿佛就在那一刻,她与父母诸多的不快全都抛在脑后,女孩知道什么是温暖。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样子,她坚强,却又有些柔弱,但一点也不娇气,可女孩终有落泪的时候。看完《父母的爱,总让我们泪流满面》这本书,女孩哭了,亲情像一只温暖的手抚摸着女孩的内心,女孩也轻轻颤抖着,一颗颗水晶般的泪珠落下来,在银色的灯光下,折射出紫色的光晕,衬托出房里的温馨。晚上,女孩为父母沏了一杯热腾腾的茶,看着父母欣慰的笑,女孩不禁想起了从前的刁蛮任性,女孩觉得自己欠父母的真的太多太多,她又哭了。
女孩静静地睡了,还隐隐地挂着泪珠,明天,将又是一个全新的女孩,女孩每天都在期盼着明天,于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不经意间,女孩有了一张成熟的脸——女孩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