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有五千年历史,沉淀出多少厚重的文化经典。《水浒》,便是这厚重文化经典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叙述了在那动荡不安的北宋末年时代,一群好汉被朝廷奸臣所逼,聚义梁山,除暴安良的故事,凝聚着作者对当时那个朝代制度、思想方面的思考与认知。
翻阅这本书,多少荡气回肠的故事,如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图景,呈现在你的眼前,震撼着你的心灵。《水浒》,没有《红楼梦》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没有《三国演义》中各人惊心动魄的权术、计谋、智慧的大比拼,亦无《西游记》层出不穷的有趣情节。它所有的,是那敢爱敢恨的勇气,是那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义薄云天,是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在梁山这充盈着侠义之气的土地上,一百单八将,劫富济贫,胸怀天下苍生,共谱英雄颂歌。
《水浒》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简单明了,却又十分真实,使人眼前仿佛出现这么个人似的。如描写及时雨宋江:“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双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口方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如此,施耐庵变将宋公明的外貌形象呈现在在读者眼前,勾勒出一个仗义侠气、平善、有济万民之胸襟的志士形象。还有隐忍求全的豹子头林冲、粗中有细的花和尚鲁智深、勇猛忠毅的黑旋风李逵,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嫉恶如仇的行者武松等仁人志士,个性都十分鲜明,深入人心。
《水浒》虽描述的是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但它的思想主旨始终盘踞在一个中心点上,那就是对于朝代制度、治国安邦理念的思考。北宋末年,朝廷乌烟瘴气,奸臣互相勾结、把持朝政,百姓民不。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正是因为被宦官所逼,一再退让却最终忍无可忍之下,被迫落草为寇,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譬如林冲,他原是一位安分守己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规规矩矩的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却无缘无故被高太尉陷害,致使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之下去了梁山。他们都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的。但即便落草为寇,他们仍然以救济天下百姓于己任,见义勇为,路见不平即拔刀相助,行侠仗义,慷慨大方。
在梁山好汉座次排定之后,梁山泊的事业达到顶峰,但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亡。朝廷为了平定梁山泊,便劝诱宋江招安。招安,即为投降。朝廷官吏玩弄权术,唯恐梁山泊壮大之后与朝廷作对,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假意劝其招安,实则图谋不轨,最后摧毁了梁山泊。这样的心计,如何安治天下苍生呢?古人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若有如此玩弄权术、城府极深、以一己私利而不顾天下万民之利的奸臣当道,岂有不国家消亡、天下大乱之况?施耐庵作此书之意,大概便是在警戒统治者必要任用贤臣,切不用害群之马,更要心怀天下苍生,以民为本,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浅吟低唱的英雄故事,絮语低回的不朽传奇,令人拍案叫绝。《水浒》,这华夏文化中璀璨夺目的明珠,以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思想高度,不朽的艺术及政治管理魅力,光芒万丈,叙写出“义”的深度及“勇”的厚度,经得起岁月传唱与人生品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