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文化的产物,那么能代表中国五千年悠悠文化的恐怕只有俞伯牙、钟子期的古琴了。细听古琴琴弦拨动的声音,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立刻占据你的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心灵在接受一次洗礼。
几乎可以这么说:古琴身上所寄托的,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们不尽的古典文化。这种文化积淀,也决定了古琴的高雅。漫游于古琴的乐声中,你就仿佛听到了杏坛下孔子的声音、西关边老子的争辩、长江畔孙武的怒吼和咸阳内韩非的发号施令。一切如歌,却离不开古琴的伴奏。中国古文化就是在古琴的伴奏声中,一波三折地把歌唱到现在的。
可是现在,这伴奏的歌声都听不到了。中国古文化的歌声已经同古琴的伴奏一起被掩埋在如潮水般涌来的其他各色音乐中了。说唱、摇滚、嘻哈已经占据了人们的听觉领域,古琴那点微弱的声音已被淹没在遮天蔽日的外来音乐声中了。
我选择留在回忆里继续与古文化的歌和古琴的伴奏共游。我也不时如范仲淹一样无奈地说一声“微斯人,吾谁与归?”可惜无人理睬。当耳机里古琴的声音被外面的音乐掩盖时,我会回到自己一手构造的古文化净土,回到古代的时光听古文化给我唱歌。当潮水般的讥讽、嘲笑扑面而来时,我也只得假借尼采的“走自己的路,别管他人说什么”聊以自慰。有个乡土作家说回忆有毒,事实也大概是如此吧——一个只能听古文化唱歌的我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最后的古琴,已经无力再为世人唱歌——它想唱,但被现实打得遍体鳞伤。也许古文化的歌已经随风而逝?亦或它已被大江东去的浪淘出了主流?还是它如即将西下的夕阳——最终只能将带血的美丽的余晖轻轻洒在地上,然后坠入深沉的黑暗?
我不知道。但这支歌永远响在我的心中不会消逝,因为我同高傲的它一样,永不屈从于大流。
最后的古琴,愿你还有机会重把自己的声音播种到世上,让它再次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