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坚”“净”二字是国学大师启功一生人格范式的写照,是他性格、操守、志趣乃至整个精神世界最好的诠释。随着《启功杂忆》这本书缓缓打开,先生如缕往事放电影般在眼前一幕一幕映现;读罢,抚卷掩面沉思,大师卓尔不群的风度和谦逊乐观的气质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先生出身富贵,却甘于平凡。他是爱新觉罗氏的后代,但一生从未以皇族后人自居,而是看淡一切。童年时,每天给长辈请安,见年长的人讲礼貌,对年幼伙伴谦让,对老师尊敬;中年时生活困顿,遭受苦难,从不自暴自弃,自诩“老顽童”。“我这一辈子的工作是教书,我只不过是一个教书匠。”是先生对自己身份的概括;“古今往来,大书法家的字不见得整篇个个都是好的。”又启示我们大胆写字,不拘一格。这些看似平常的语言却透露出先生大智慧,低姿态,正是因为如此,先生才更让我们尊敬和钦佩。
先生的婚姻虽为包办,但夫妻情深。婚前二人并没见过面,婚后却能举案齐眉,伉俪情深,在当时社会是多么令人感动。先生的妻子章宝琛挑起家庭重担,经年累月以致日渐消瘦却无怨无悔,先生面对此,恭敬地叫她“姐姐”,并给她磕了一个头。简单的言行中,饱含着先生纯良的心性和夫妻间的深情。文革时,细心的妻子将先生的书画文稿埋藏后院,才得以保存这些精品,后来妻子去世,先生将这些字画命名为《二十痛心篇》,并题有诗句“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少年”,既缅怀了那些年的同舟共济,又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
先生生性乐观,且宽厚仁爱。有人冒充先生字画,朋友或委婉告知,或直接拉着先生去“打假”,先生看后对赝品给予很高评价,并不气恼。并笑称如果打假就会让那些造假人丢了饭碗,所以听之任之。这是怎样的一种气度!先生的一生,是伴随着中国从屈辱走向自强的一生,面对历史变迁,面对世间冷暖,他仍能以一颗赤子之心积极面对,仍能在大变革中保持超然乐观的心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先生对教育工作者总结出的八个字,也是他一生都践行的职业操守,奉行的行为准则。作为一代教育家、一代学者、国学大师,先生在书画、在文学、在教育方面汲汲进取,不懈追求,他的儒雅、达观、幽默、严谨的品质始终影响着后人。重读启功先生的传记,从他九十三载人生中获得涤荡人心的力量。大师已逝,风韵长存,无边心海,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