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吐绿,暖融融的春风,扑面而来,春天来了,清明再次如约而至,心底里的那股焦黄下的香甜的味道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叮铃铃……”清脆的闹钟响了起来,睡眼惺忪的我极不情愿地被妈妈从床上拉了起来,匆匆用过早餐,我们一家人驱车回乡祭祖,“我粗粗算了一下,得带35筒才够。”车里妈妈对正在开车的爸爸说道。“太多了吧,少带点,吃不完就浪费了。”开车的爸爸答道。“这已经很少了,我还担心不够分呢,你看,同事、邻居、朋友,都是提前跟我说好的。”妈妈说着,又算了一遍。“每次回家,你都帮他们带,你也不嫌麻烦。”爸爸不耐烦地说。“我也没办法,谁让王伯家的饼那么好吃,尝上一次,大家就都上瘾了。”妈妈笑着说。以“吃货”自居的我,则在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脱离妈妈的监控多吃几块王爷爷做的饼……
很快,我们抵达了目的地。村口那间灰黑灰黑的老房子印入眼帘,屋子看起来砖瓦破落有些其貌不扬,但门口却排满了人,来老屋的人,都只有一个目的而来:买饼。
手掌大的小酥饼,烤得两面焦黄的饼皮,正中间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绿豆泥厚实而饱满,轻轻地咬上一口,软糯甜香,那是一种最质朴的味道。清明祭祖,绿豆饼是必不可少的祭品,每年清明节,王爷爷做的绿豆饼是最抢手的。
第一次尝到王爷爷做的饼,也是在清明节,那年我刚上幼儿园,爸爸妈妈带我回乡祭祖,我跟着爷爷去买饼祭祖,皮肤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王爷爷,正把做好的饼放在红纸里,他动作麻利地把饼卷成一筒,一筒一筒的饼被装到纸箱里,排队买饼的人,把箱子一扛就走,他家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的工夫,饼就卖光了。没能买到饼的爷爷,只能对嘟着嘴的我,说:“明天,明天我们早点来,就能买到饼了。”“小妹妹,来,爷爷这儿还留了几块,给你一块尝尝吧。”说着他从柜子取出一块圆圆的饼递给我,我看了看爷爷,爷爷笑笑说:“你王爷爷给的,就拿着吧。”我高兴地接过饼,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饼皮的香酥,豆泥的香甜,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它。那之后,每年回乡,我都会到王爷爷家的饼店,吃饼,相对于放凉的绿豆饼,我更喜欢刚出锅冒着热气,透着焦香的绿豆饼,咬上一口,焦酥的外皮混合着清香的绿豆馅,瞬间便在唇齿间弥散开来,令人回味无穷。
做绿豆饼的人家不少,但却没有王爷爷做的好吃。听爷爷说,王爷爷为人质朴,他做的饼做工、用料都很考究,虽然店里也请了不少伙计,但从选料到制作,他都坚持亲力亲为。这几年,王爷爷年纪大了,体力越来越跟不上,家人都劝他,买台制面的机器,这样会省事很多,他却不愿意,总说,机器死板,做出来的饼,味道透着一股冰冷的味儿!
如今王爷爷已把做饼的手艺传给了儿子,平时他只负责监督指导,只有在清明节时,家人忙不过来,他才会亲自动手做饼,店里,打着赤膊的王爷爷,正把制好的馅包进饼皮里,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是那样的虔诚。
又是一年清明至,品尝着王爷爷制作的绿豆饼,我感受着焦黄下的那股平淡而又透着质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