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色彩,不应仅仅用笔去描绘,也应用心去描绘。或许一点点的改变,便如同画龙点睛,勾勒出所难以悟到的轮廓。
我刚学习素描时,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据他所介绍,他只是位刚毕业的学生。闻此,我们都不禁感到惊讶,也同时感到一阵轻浮。他不同于其他老龄教师的授法,而是采用了自己的套路:先让我们观察其他学生的画作,再观赏他的作品。
对此,我们常不以为然,从中找出一点点的细微差别应付了事,却从未留意到他那眼镜框中一抹深邃的光芒。他认真地点评着我们指出的差别,而这些教导也如同泥牛入海,在我们的嬉闹中消失不见。
这节课,我们随着老师迈入了自然中,在公园中寻找着作画的契机。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棵庞然大物之前:这是一棵历史久远的树木,层层年轮透出它所经历的岁月的印痕,密布的枝干撒下荫蔽,引来了许多小憩的行人。
停驻在不远处的一处木椅旁,我们小心翼翼地架起了画架,铺上白纸,提笔便开始了写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细致的轮廓已悄然出现在我们的画纸上。每个人都倍感得意,我也忙是加快了用笔的速度,仿佛越画越流畅、粗糙了。不一会儿,我停下了画笔,凝视着眼前细节处已泾渭分明的老树,却不知如何继续下笔,陷入了沉思。那毅然矗立着的苍劲有力的树木,却分明已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沧桑之感,只余丝丝硬朗。
似乎料到了我所遇到的疑惑,老师徐徐地走到了我的面前,执着手中的铅笔快速画出了几个休憩的人与嬉闹的孩子,便默默地离开了。我看向了那微不住道的几个身影,却诧然发现我想要的意境已跃然纸上——老树的苍老与敬畏之感。
此时,在接受了老师的帮助后,有许多人与我一样满脸充满了顿悟之色。直到这时,老师才语出我们心中所想:“自然有属于她的色彩,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去临摹她,而是去表现她,而人与自然的协调,却恰恰是块天然的调色板。”
望着那镜框中深邃的目光,我们抛下了心中的轻浮,更多的是狂热与尊敬。那张洁白的画纸上,所改变的不但是几个渺小的人与影,更是整个世界!或许再细致的描绘也无法去体悟到这种心灵的色彩,那光与影的沉淀、岁月的蹉跎,也潜藏在其中的微小境界之中吧!
的确,有时候,改变一点点是为了去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