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作为21世纪的代名词,是人类进入新时代的光辉丰碑。我们并非独立存在于社会,因而相处、交流便成为每人之所需。和,是成功的法宝,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诤友。
佛家讲三善道:天、人、阿修罗。这种“天人合一”的观点,自古流传。这告诉我们,应与自然保持和谐。的确,人类不可以对自然太嚣张。人类的发展固然重要,但这样的发展应建立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一旦打破了这种关系,结果必定适得其反。海啸、沙尘暴、温室效应……这样的惩罚太多太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在这片神州乐土,我们应学会与自然共享万物,使自然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万事以和为贵,幸福便会充盈全身。“无论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歌德曾这样描述。的确,家庭和睦是一个人欢乐的无尽源泉和生活的不竭动力。亲情的博大与魅力远非金钱所能及。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需要以“家和”为本。它是基石,是动力,是标志。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文明与和谐是永远分不开的。千百年来,华夏文明的一大特色就在于注重和谐。因此才使得中华文明虽屡受挫折而不灭,中华民族虽经历磨难而不倒。这就是和谐的力量!十六大报告强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我党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理性、成熟的认识。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实践这种理论。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剥除和平的最后结果,就是容忍邪恶,无视暴虐。当然,这种所谓的“和平”有自己的原则和尊严,它不意味着无条件的退让。余秋雨说:“友情是可贵的,但以不做坏事为前提。”使“和”有正确的立足点,也是我们不可忽视且必须重视的一点。
和,以其深刻的内涵与博大的包容,养育着自然,化育着人类,旷远而持久,神圣而宝贵。愿“和”与自然万物同在,与社会发展共生!
一中初三:张昆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