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的郑燮笔下的《竹石》更是将竹子描写得淋漓尽致。
春光煦煦,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意盎然,草木丛生。走进竹林,瞧,湿露露的土地上探出了一个个尖尖的小脑袋,那便是竹笋,绿油油的,实在令人喜爱。春雷隆隆,春雨伴随着雷声欢快的来到世间。“春雨贵如油”。竹笋可不放过这次生长的机会,吮吸着这春天的乳汁。雨过后,太阳放射出万丈光芒,暖暖的照耀着这片土地,也照耀着这片竹林.竹笋上,有露珠停落,在竹尖上慢慢滑落,不敢太急,徐徐地移动着脚步,印下清新的痕迹。
“知了——”蝉在枝头高唱着歌。盛夏来临,竹笋茁壮成长,由嫩绿变成了青绿。而青绿不是深绿,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绿,绿得如此纯粹,绿得如此明亮。走进竹林,一股凉风徐徐吹来,令人将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竹叶随风伴奏,竹子随风舞动。看到这里的清静和安宁,我便有了一种想隐居在此的冲动。竹子与其他植物不同,它是一节一节的长上去。抚摸它时,确实如此光滑,如此清凉,不及其他植物那般粗糙。
深秋时节,树叶染上了金黄色,如同一只只蝴蝶般从树上落下,时而低低地打几个旋,时而欢快地翻几个跟头。而竹却还是那样的绿,不过更加深罢了,也还是那样的挺拔。它们似乎还没有生长够似的,依旧不停地往上长。它们互相鼓励,互相依偎,吸取着底下的营养。别的植物可能此时正在为冬眠而做准备呢。
寒冬,雪花如精灵般飞向人间,大地白茫茫的一片,银装素裹。动植物进入冬眠状态。没有了春天般的生机,少了春天的情趣。咦?那里还有一抹绿色,绿得十分精神,不错,那是竹。在这寒冬时节,它却如此坚韧不拔,怪不得它是“岁寒三友”中的一员。
莲,出淤泥而不染;菊,隐逸;兰,高洁。可我依旧喜爱竹,爱它那品质。竹之坚,刘伟是一位无臂钢琴家,正因为他的坚强,永不言弃,弹奏出生命中最美的音符;竹之奉献,袁隆平是一位杂交水稻之父,正因为他的无私奉献,发明了杂交水稻,让世界几十亿人口不再饥饿,赢得了大家的敬仰与尊重;竹之韧,海伦·凯勒是一位美国作家,出生后不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最后连话也说不出了。在这样的打击下,她却坚韧不拔,写出了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竹不及莲的出淤泥而不染,不及菊的隐逸。可我依旧爱竹,爱它的竹之坚,竹之奉献,竹之韧。
走进竹林,微微凉风吹来。不禁吟诵出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依靠在竹干上,我的思绪渐渐飞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