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斯则因触怒了神被罚日夜不停地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顶,每次快到山顶时石头就滚下山去,他只能永无止境地干下去。相比于普罗米修斯得以获救,这位不走运的仁兄到而今却还在做着此等“无意义”的事。可加缪等人却认为,他的行为中自有一种看似荒谬的崇高:扯下了虚幻的面具,还原了人生的真实。——还有,你怎么知道他没有乐在其中呢?
朋友,若我问上面两种哪个更具意义?或博学或深沉的看官们想必都不屑于第一种。但待我问更想过哪种生活时——看官们犹豫了、彷徨了,但心里都想做第一种:多么舒服的日子!
上述现象说明了人们观念里的“意义”与“现实”的分裂。大多数人知道什么更有意义,诸如献身科学、研究艺术等等;但付诸实际情况,更多的人耽于物质,与高谈阔论“人生的意义”时判若两人。譬如提到作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版权赚好多钱呢。这种“意义”与“现实”的分裂,就是所谓“活出个样儿来”与“活出味儿来”的对立。践行哪种的争论从古至今已进行多年,仍无结论。
我的家长和我就有过与此有关的有趣的论争。譬如他们曾经对我说:“现在若不好好读书,进入一所好大学并获得高学历,将来在社会上几乎寸步难行。”我反诘道:“好好读书固然不错,但难道就是为了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如此过完一生——仅此而已?”他们反驳:“漂亮话是这么说,但说到底谁不是就为了有个好工作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呢?”“还有很多更高远有趣的目标,哪能这么枯燥?”“现在你想那些虚的有什么用?好好读书就行了。”他们又补充一句:“你还没真正踏入社会,不懂。”
可所谓的“没真正踏入社会”的我现在还“妄想”着高远的目标呢,那如果以后的哪一天我确实不再“妄想”了,丢掉了这些,不是也显得可悲吗?若说追求物质是为了养家糊口,你看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不也没饿死,生活也很从容吗?若是为了享受物质而不断追求,我只认为人类几千年来进化的轨迹在你身上毫无影子。由此,我觉得人类的观念与物质现实的分离让人费解;“活出样儿来”就应是“活出味儿来”,二者何必分离?
因此,你的观念里,意义是什么,就该如何活,即为了自我的意义而活。喜欢艺术,就尽情雕琢艺术;热爱文学,就当一个作家。也许旁人当你是西西弗斯,可精卫填海也曾成功。(这样看来好似中国比西方浪漫些。)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浪费。起舞就是为了自我的意义而生活,跳的当然是属于自己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