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宝典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导语】这篇关于七年级历史社会期末试卷的文章,是免费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农业出现后,

  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右图干栏式

  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2.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齐桓公B.秦穆公C.晋文公D.楚庄王

  4.2008年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

  A.元宵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

  5.秦国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的国家而完成全国的统一,主要是因为

  A.进行了管仲的改革B.进行了商鞅变法C.修建了都江堰D.修筑了长城

  6.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当时刻石使用的文字应该属于

  A.甲骨文B.小篆C.楷书D.行书

  7.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郡县制度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统一文字

  8.赠给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汉光武帝D.孝文帝

  9.历人们常把秦始皇和汉武帝相提并论,主要是因为

  A.两人都是开国之君B.两人对中国历史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C.两人都重视农业生产D.两人都实行焚书坑儒

  10.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四川B.陕西C.甘肃D.x疆

  11.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

  12.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的是

  A.三顾茅庐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七擒孟获

  13.下列改革中,直接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作用的是

  A.管仲改革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

  14.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大量的劳动力B.南方相对稳定

  C.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D.祖逖北伐使北方经济落后

  15.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是

  A.《史记》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D.《水经注》

  16--31题为思想品德,每小题1.5分,共24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1分)

  历史部分(共2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得分评卷人

  史书记载,某一水利工程修建后,“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烧。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绿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闭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这是讲的哪一水利工程?修建于何时?(2分)

  (2)这是谁主持修建的?历还有谁可与之相提并论?(2分)

  (3)这一水利工程在今天还有哪些价值?(2分)

  得分评卷人

  33.阅读组图,回答问题。(7分)

  (1)商鞅“城门立木”的目的是什么?(1分)

  (2)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3分)

  (3)商鞅后来被处死,但我们仍然说商鞅变法时成功的,为什么?(3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很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2分)

  (2)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2分)

  (3)你认为儒家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1分)

  35.阅读下列材料:(6分)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北魏),目睹了洛阳的繁盛景象,感慨的说:以前以为大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

  (1)北魏社会的这种变化与哪位皇帝有关?应怎样评价他(2分)

  (2)他为了摆脱“落后的异族风气”都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3)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2分)

TAG标签: 孔子 变法 初一